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宁德市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宁德市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1〕1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闽政办〔2021〕3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六稳”“六保”有关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推动优化就业环境
(一)推动降低就业门槛。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加快调整相关准入标准、职业资格、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政策,适应并促进多元化的新就业形态。[市人社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专门列出]
具体措施:
1.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降低或取消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限制,推动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信息在线核验。持续优化就业政务服务,集成“失业一件事”、“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一件事”套餐服务,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兜底线、促就业的功能。(市人社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乡村兽医备案,2021年底前取消执业兽医注册,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备案即可从事动物诊疗等经营活动,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规范小微电商准入,“便民劳务活动”、“零星小额交易活动”标准按国家要求执行。(市商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加强对家政、养老等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完善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创新开展“行校合作”,鼓励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优化审批服务,便利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积极争取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调剂金,并及时拨付补贴,从资金层面予以支持。将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底,简化企业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材料。(市财政局、人社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应用,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度、便利度。(市人社局、民政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流程,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市人社局、民政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着力推动消除制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隐性壁垒,不断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完善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措施,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市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根据省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2021年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持续提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新增就业机会能力。(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衔接省里建设“三创教育示范院校”和“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的工作部署,支持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争创“三创教育示范院校”或“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推动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落地见效。(市教育局牵头,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创业就业主体,到2025年培育4200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其中2021年完成培育1344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引导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其他有条件的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大力度推动小微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简化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参保登记办理程序,2021年底前,实现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持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登记表和身份证即可当场办结。(市人社局、医保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平台企业依法依规履行主体责任,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改进管理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就业创业财税金融支持。落实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创业支持资金作用,为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提供资金保障。发挥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作用,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就业创业。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业就业贷款投放,简化申请审批资料和流程。(市财政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金融办、宁德市税务局、人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宁德银保监分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担保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简化申请审批资料和流程,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充分发挥创业支持资金作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市财政局、人社局、金融办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对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企业,以及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落实税额减免政策。(宁德市税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宁德市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县域全覆盖。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创新推出“创保贷”、“富民创业贷”等金融产品,为返乡下乡的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市金融办、人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宁德银保监分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推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五)优化惠企财税政策。落实惠企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实现无纸化退税。推广非税收入收缴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线上支付渠道,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资料备案改备查范围。(市财政局、宁德市税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落实好惠企资金直达机制及监管,加强督促引导,保障直达资金安全高效、精准直达企业,切实有效发挥效益。(市财政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广退税网上申请,推进退税全流程电子化。精简出口退税涉税资料报送,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宁德市税务局负责)
3.2022年底前除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加计抵减以及自然人税收外,其他税收优惠备案全部改为资料留存备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仅需首次申请增值税退税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后续未发生变化的无需重复提供。(宁德市税务局负责)
(六)完善信用惠企机制。推动医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创新开发符合行业特点和小微企业特性的征信产品和服务,推动征信产品在金融领域应用。(市发改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金融办、宁德银保监分局、人行宁德市中心支行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2021年底前开展信用服务机构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做好信用服务企业的登记及违法行为查处。(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推进医社保等相关信用信息汇聚至省、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市人社局、医保局、大数据管理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银税互动”“信易贷”“金服云”等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将公共涉企数据与机构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精准服务个体工商户、个体经营者等缺少抵质押物的客户。(宁德银保监分局、人行宁德市中心支行、金融办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建立健全合规经营制度。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确保政策红利传导到终端用户。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经营制度,依法查办垄断行为,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依法查办民生领域市场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021年底前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监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中介服务管理。严格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变相涨价等行为,促进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市审改办、行管委、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落实行政审批必要条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清单之外政府部门不得对企业群众办事指定特定资质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市审改办、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收费监管,重点规范行政机关将其自身应承担的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等行为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推动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规范改进认证服务。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督促认证机构及时上传、公布认证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2021年底前规范涉及认证的评价制度,向国家、省统一的认证制度转变,推动绿色建材评价机制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转换。(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工信局、住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认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行业认证采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优化涉企审批服务。进一步落实“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要求,提升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优化完善审批改备案事项的办理标准。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整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行为。进一步衔接中央、省层面设定的企业年报事项,推动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市审改办、市场监管局、行管委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2021年底前在全市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市审改办、市场监管局、司法局、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配合省里推动年检改年报,推动年报事项“多报合一、信息共享”,督促市场主体做好年报公示,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进一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十一)深化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整合审批流程,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做法,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市工改办、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2021年底前将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审批。(市工改办牵头,住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行市政公用报装申请“一站式”集中服务、主动服务,2021年底前将市政公用报装服务提前到工程建设规划许可阶段办理,实行与主体工程的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及竣工验收。(市住建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进一步简化或清理工程项目审批前置事项和特殊环节,规范明确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并于2021年底前公布保留清单。(市工改办牵头,住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2021年底前对社会投资的小型简易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其中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5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无需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市住建局、工改办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2021年底前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办理规划用地许可。(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根据国家、省工作部署,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标准地”出让。(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推动激发消费潜力
(十二)清除消费隐性壁垒。聚焦关系民生和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不正当行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释放消费潜力。(市商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取消二手车迁入限制政策,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市商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范开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回收拆解市场,进一步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依法查处非法拆解行为。(市商务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021年底前研究拟订《宁德市民宿发展暂行办法》。(市文旅局负责)
4.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依法依规简化跨地区巡演审批程序。(市文旅局负责)
(十三)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鼓励企业制定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并自我声明公开,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加强跨境电商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对于确认符合监管要求的区域,准予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支持我市企业参加跨境电商相关活动展会,对接国际资源,不断满足地方相关进口需求。积极推动中国(宁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创建,提升产品进口便利化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财政局、宁德海关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优化新产品地方标准制订修订流程,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推动实施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积极推动中国(宁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创建,不断完善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方案,提升产品进口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相关活动展会如跨境电商交易会、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对接会、“丝路电商”政企对话会等,帮助本地企业对接国际资源,不断满足我市相关进口需求。(市商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服务宁德市跨境电商试点企业,解决试点企业备案、订单上传、数据对碰等问题,稳步推进关区跨境电商“9810”模式出口试点业务。推进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尽快落地,实现跨境电商多模式发展,支持宁德市外贸新业态发展。(宁德海关、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推动稳外贸稳外资
(十四)持续提升外资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已经开放的领域。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对在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外资企业给予支持。(市发改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落实好国家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项支持政策。配合制定并落实好福建省外商投资政策,便利外国投资者来宁投资。(市发改委、商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外资企业登记系统填报指导,提升线下咨询服务水平,减轻企业报送负担,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继续推动降低外贸企业营商成本,清理规范口岸收费,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推动国际物流畅通。(市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宁德海关、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宁德分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拓展通关签证、物流、贸易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和智能应用服务功能,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市商务局、宁德海关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持续压缩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对关区进口的大宗散货全面推行“船边直提,担保放行”,实现进口货物抵港即放。对部分进口矿采取“先放后检”监管方式。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实施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取消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许可,支持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进出口商品监测委托业务。理货企业海关备案实现无纸化。运用信用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港口经营秩序。(宁德海关、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宁德分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清理规范口岸收费,落实新修订的港口收费政策,及时调整并对外公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宁德口岸收费目录清单》,目录清单外一律不再收费。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引航费最新政策。落实船方自主决定使用拖轮规定。清理规范港外堆场洗修箱费、铁路运输关门费等收费。推广使用国家标准版单口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收费标准在线公开、在线查询,增强透明度和可比性。(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宁德海关、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宁德分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进一步推动优化民生服务
(十六)创新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制。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机构。落实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市民政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深化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优化配置闲置床位资源,拓宽服务对象,推动转型升级。加强综合监管,坚持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社会公益属性,规范机构行为。(市民政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对互联网医院或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活动开具的电子处方管理,2022年底前规范电子处方审核、调配,确保信息可追溯。(市卫健委负责)
(十七)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持续开展民政、残联、医保、教育、住建、人社、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部门和单位相关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民生保障领域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市民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大数据管理局、残联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脱贫回访、主动筛查 “一键报贫”平台等精准锁定存在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继续确定一批易返贫群众和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对象开展巩固性帮扶。继续开展干部挂钩贫困户活动,落实好相关帮扶政策,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脱贫户和重点监测对象100%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继续开展民政、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大数据比对工作,提高精准帮扶和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做到每季度开展一批比对和重点监测对象认定工作,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市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残联、大数据管理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闽政通”移动端和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市民政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优化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标准,提升全程网办、一趟不用跑、即办件比例和审查要点精确度。配合省有关部门制订实施政务服务改革地方性标准。(市审改办、行管委、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大数据管理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2021年底前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并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市审改办、行管委、司法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021年底前推动涉及我市的11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市审改办、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基层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群众需求,再推出一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全面规范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借鉴“厦漳泉”异地代收代办试点经验,2022年底前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线下异地代收代办。(市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推进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推进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范围及跨区域互通互认。配合省里推进全省政务自助终端通办平台建设,实现随时办、就近办、自助办。(市大数据管理局、行管委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配合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总门户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市级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移动办公平台,打造市级公务人员办公统一平台,并积极与省级相关平台做好对接。(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按标准完成各部门审批自建系统标准化改造。推动我市各级各部门已建APP和第三方平台公众号、小程序等以“政务小程序”入驻闽政通APP。(市大数据管理局、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落实电子证照跨省互认,配合建设跨省跨区域通办审批系统和线上线下服务专区。优化提升“i宁德”APP功能。(市大数据管理局、行管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
(二十)加强取消和下放事项监管。推动建立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高效监管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监管执法事项,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根据省里统一部署,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委托)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和承接能力评估。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层级、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市审改办、司法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配合省里做好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的梳理编制工作,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根据各级监管部门监管执法职责和责任分工,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促进日常监管执法更加精准、高效。(市委编办,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强化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加强重点工业品、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研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依法依规建立柔性执法清单管理制度,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防止一关了之、以罚代管。(市审改办、大数据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等市直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具体措施:
1.推动各行业监管部门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应用,推进监管事项认领、检查实施清单梳理、执法人员信息及监管行为数据录入。(市审改办、大数据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022年底前对全市建筑用钢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2021年底前行政执法机关制定并公布行政裁量基准,各级各部门开展行政裁量基准的清理调整;各部门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市司法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放管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市级各牵头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抓好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社会评价。坚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做到群众参与、社会评判、市场认可。
(三)加强宣传解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解读“放管服”改革举措,向相关市场主体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营造良好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