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牵线搭桥、发挥作用,引导金融服务回归本源,按下金融助力“快进键”,把金融“活水”引入小微企业,精准滴灌“三农”领域,突出典型示范带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搭台唱戏发功”,让企业吃下“定心丸”。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参与”模式,充分发挥政银企互动平台作用,定期召开信贷产品推介会、政银企合作签约会,帮助银行和企业架起合作的桥梁,在疫情等艰难时刻稳住信心,实现共赢发展。2020年,我市共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会6次,90家企业参加,授信金额25.96亿元。第四季度银企签约会预计将有19家企业参加,授信金额3.09亿元。二是首推“供应链融资”,为企业送上“及时雨”。海峡银行福安支行在宁德市范围内率先推出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为荣耀健身器材、银象电机公司授信1800万元,用于其上游供应商申请供应链E融资业务。目前,已发放供应链E融资650万元。三是创新“小微快贷”,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入驻“信易贷”平台,发布融资产品17个,成功授信99笔4957.29万元。对接“金服云”平台,发布融资产品51个,成功授信95笔1.22亿元。创新推出“普惠金融信用贷”“微捷贷”“跨境快贷-退税贷”“外汇通宝”“小微易贷”“税易贷”等系列金融信贷产品,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复工复产。今年以来,共为小微企业办理“无贷户”转“有贷户”业务1765户,金额4.45亿元;办理“首贷户”业务750笔,金额2.27亿元;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6.76亿元。
一是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脱贫攻坚。坚持普惠金融向脱贫攻坚倾斜,创新推出“幸福贷”“惠农易贷”“普惠金融卡”“精准扶贫卡”“快农贷”“亲情贷”等精准扶贫信贷产品,累计向13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258笔,共计8897.87万元,全面织牢织密普惠金融助农网。突出重点示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向下岐村、溪邳村连家船民发放贷款1005笔,共计4663万元,助力连家船民脱贫致富,《人民日报》等16家国家级媒体对此予以宣传报道。
我市金融机构开展“送贷款到渔村”活动,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
二是引金融“活水”广泛灌溉农业发展。坚持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快农贷”“福果贷”“福摊贷”“美丽乡村贷款”等系列惠农金融服务产品,广泛覆盖福安“2+N”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全力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发挥福安信用联社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主动下基层提供金融帮扶,现场签约授信3.2亿元。创新推广“渔排养殖贷”,采取“渔排抵押+担保公司担保”模式,通过现场面签,直接解决渔民资金问题。三是引金融“活水”注入壮大“风险保障池”。市扶贫办与市人保财险签署《防止返贫精准救助合作协议》,明确由市政府安排100万元作为“风险保障资金”,为贫困人员及边缘易致贫户提供防止返贫救助保障。人保财险福安支公司结合“道安警保联动”交通劝导站,建成投用31个“道安警保联动”服务站点,全面扩大保险服务覆盖面。今年以来,共受理产业扶贫风险保障1853户,金额2541万元;办理防贫兜底保障2440户;办理水稻损失风险保障67501户,投保稻田面积达11.22万亩,金额5609万元;办理渔排财产风险保障4277口,金额1197.58万元;累计承担商品林风险保障面积73.9万亩,金额7.54亿元,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坚强保障。
一是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信用金融“生态圈”。深入开展“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及“海上信用渔区”创建,引导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优先审批、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三优”服务,形成守信正向激励。目前共评出宁德市级普惠金融信用村18个、海上信用渔区2个,福安市级普惠金融信用村48个,建成金融素养培育体验基地1个,切实让群众感受到“诚信有价”。
二是突出平台建设,打造“十分钟”金融“生态圈”。聚焦广大农村群众“取款难、缴费难、转账难、假币烦”等突出问题,在村中选择经济条件好、信誉佳、影响力大、位置中心的商户,布设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371个,配套自助机具CRS、小额便民点设备、残损人民币兑换仪等,为村民提供取款、缴费、现金汇款、转账汇款、零钞残币兑换等基础服务,并延伸提供水电费、话费代缴、社保缴纳、税款和非税款项缴纳等日常缴费以及保险代理、邮寄代存等服务,解决了村民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村民和老年村民的日常缴费难题,实现业务办理“零距离”。三是突出支付创新,打造移动金融“生态圈”。大力推进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建设,打造“移动银行+移动生活+移动支付+移动营销”四位一体、覆盖多种应用场景的移动金融“生态圈”。与交通、医疗、餐饮、高校、市场、超市等多领域多行业开展合作,全面推广新型移动支付业务,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便利、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