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寿宁好经验受推介
来源:新宁德
发展产业是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最主要标志特征。近年来,我市各地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12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宁德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上,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明峰、福安市穆云乡乡长蓝涛分别介绍了当地的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让寿宁的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靠山,寿宁是这样做的——
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硒锌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提升、融合推进既富有深刻内涵又独具寿宁特色的优势品牌“下乡的味道”和寿宁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形成“一品牌两产业”。同时,推行“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全面实施“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着力在“品种、品牌、品质”上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增质增效。
精准帮扶开对“方子”。作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支撑,寿宁县大力推行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支持产业扶贫,让产业发展指导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培养了一批批种植高手、养殖能人、电商“大咖”等“田秀才”“土专家”。
寿宁7家企业、4家加盟商成为“下乡的味道”商标首批授权使用单位。 吴道锷 摄
唱好山歌干出“样子”。寿宁县积极拓展延伸“下乡的味道”品牌定位,推出“我+1”产业扶贫计划,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切实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还创新推出了“定制茶园”“我有一亩葡萄园”“白茶银仓”消费扶贫新模式。
筑牢屏障走稳“步子”。寿宁县探索创新“政府+金融+保险+扶贫”机制,“金融活水”助农民增收解难题。,“产业保险”让农民增收更牢靠,“防贫预警”让农民增收强保障,既为扶贫产业保驾护航,又让脱贫户及农村低收入人群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向“多彩穆云、魅力畲乡”的华丽转身,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是这样做的——
发展特色产业,释放发展动力。借助畲乡水蜜桃、茶叶、刺葡萄等特色产业和政策资源的优势,在省民宗厅、省工信厅、福州市仓山区等挂钩单位鼎力支持下,穆云畲族乡结合各村的地理区位优势,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接二连三”的方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扶贫内生动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
农旅融合发展,促进畲村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穆云借助畲乡的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优势,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为贫困户提供良好就业、创业服务,走出了一条贫困户恢复自身“造血”功能的新路子。
壮大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如今,勤劳善良的畲乡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