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落地福建龙岩 中国人寿财险为乡村振兴筑牢保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央广网龙岩5月27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系统中最大的“贮碳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一过程被称为 “森林碳汇”。然而,一旦森林损毁,森林碳汇也面临大幅缩减的风险。 近日,全国首单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该保险覆盖约323万亩林地的每年100余万吨固碳量,可为新罗区林业产业提供2000万元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专家指出,这一创新险种的落地,填补了行业内森林碳汇相关保险的空白,是保险业助力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次大胆尝试。 保障森林固碳能力 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诞生 图为青山环抱中的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 央广网记者马文静摄 青山翠绿如滴,清泉明净剔透。坐落于福建省西部的龙岩市新罗区,是我国重点富碳区县之一,拥有林地面积22.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66%,林业总固碳量超过 100 万吨/年。保障这一地区的森林固碳能力,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设计一款保障森林固碳能力的保险,并非易事。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全德直言,“确实太难了!一开始设计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时候,我们找了很多专家和科技公司,但都被回绝了,因为这根本没法设计。” 林全德所说的“难”,在于引发森林碳汇能力减弱的灾因繁多、各地域碳汇能力有所不同,并且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过程,如何把这种固碳能力量化?怎么确定理赔标准?又如何查勘定损? 3年前,林全德和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的同事们开始了碳汇指数保险的研究与设计。他们立足碳汇方法学的研究,结合科技智能监测手段,根据当地历史数据和树种信息,建立林业损毁与固碳能力减弱的损失函数模型,将森林完全损毁造成的固碳量损失换算指数化,最终开发出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 2020年4月26日,新罗区政府和龙岩市金融局合计出资保费120万元,为约323万亩林地的每年100余万吨固碳量“上了保险”。在保险期间内,一旦因为约定的灾因和强度导致保险标的不可恢复性完全损毁,达到一定程度的林业碳汇减弱值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赔款可用于对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与林业碳汇富余价值生产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 福建省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告诉记者,不同于普通林业保险仅保障森林的直接经济价值,这一险种聚焦于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过程中的富余价值。这一创新尝试,有助于当地利用保险理赔资金迅速恢复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指数保险相继落地 为农业生产“挡风遮雨”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落地,是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因地制宜,以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次创新实践。以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的调研,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该公司已在福建创新研发了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等多款指数保险产品。 “福建特色农业种类丰富,但是农业生产怕‘风’、怕‘雨’、又怕‘火’。”林全德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福建农业产业发展极易受到台风、强降雨、冻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保障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因地制宜推进“一县多品”创新工作,调研评估各县域特色农业品种特点,以当地历史气象数据作为支撑,区别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别,以县为单位进行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方案设计。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已落地一系列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涉及 32 个地方专属产品,累计为近 1.5 万户次农户、合作社及农业企业提供 4.4亿元的低温、台风、强降水等风险保障。 指数保险还被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运用“台风行径路径与约定范围接触,同时台风风速达到约定标准即可赔付”的原理,克服了传统水产养殖保险理赔定损难等难题。 在宁德市寿宁县凤阳镇落地的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则不仅具备了指数型产品“因地制宜”“触发即赔”的特征,还兼具赔款靶向灵活支出的特性,使得政府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宏观调控,合理分配所获赔款,有效破解了财政预算“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难题。 前沿科技赋能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一系列创新保险的落地的背后,是保险科技的赋能。 长期以来,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数据不对称、查勘定损难、道德风险大、经营成本高等问题。为破除这些痛点,中国人寿财险在保险设计和服务中创新运用了物联网、区块链、AI 及卫星遥感等技术,全面提升农险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在种植险中,中国人寿财险引入铁塔遥感技术,对承保标的物的生长进行足不出户的全流程实时监控预警,并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在养殖险中,运用生物 AI 特征识别技术,赋予每头牲畜唯一的身份标识,确保养殖企业承保、理赔资料真实有效,实现精准承保、精准理赔;在林业险方面,通过基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火易见”系统,可在10 分钟内对发生火情的地点进行精准预警。 农业保险的理赔效率,对农户抓住时机尽快恢复生产至关重要。据中国人寿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国寿 i 农险”、“国寿 i 农宝”等农村市场专属 APP,农户可线上提交投保信息及相关材料,自助拍摄验标照片和损失照片,实现全流程无接触承保和理赔,理赔效率大幅提升。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保险被赋予重要使命。作为国有财险公司,中国人寿财险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寿财险的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35个省市,在售产品1702个,累计为超9400万户次农户提供近3万亿风险保障。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