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宁德"摆脱贫困"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之年。宁德市曾是福建省最贫困的地区,改革开放初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针对当地贫困落后实际,以“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为工作主线,开启了宁德扶贫开发的征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中要求“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德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督促银行保险业机构全力支持宁德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宁德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断探索“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融扶贫成效显著
在这背后,金融扶贫成效显著,政策性银行作用突出。银行保险业持续加大支持宁德脱贫攻坚力度。截至2020年10月末,宁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15亿元,增幅60%;产业扶贫贷款余额5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4亿元,增幅400%。其中,政策性银行发挥了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截至2020年10月末,政策性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0亿元,占全市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的54%,比2017年末增长18亿元,增幅900%。3年脱贫攻坚战以来,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8亿元,是2015-2017年3年间精准扶贫贷款累放金额的13倍。
银行保险业助力宁德于2019年末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7.2万现行标准贫困人口、4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3130元,比2017年末增长70%。
创新扶贫服务模式,构建立体帮扶体系。一是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紧密围绕宁德大黄鱼、白茶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红色景点等禀赋优势,探索出“政策性金融+产业化龙头企业”“银行+国有担保公司+经济合作社”“一村一韵”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振兴稳固脱贫内生动力。二是创新专属金融扶贫产品。指导银行保险业机构针对宁德1015户已脱贫但易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防贫贷”等专属产品,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在寿宁县下党乡发行全省首张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银行卡—“精准扶贫卡”,持卡贫困户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贷款绿色通道和农业物资打折优惠,目前在宁德全市已累计发卡1970张,累计授信4175万元。三是充分发挥保险托底功能,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宁德保险覆盖面居福建省首位,贫困户投保率也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业机构累计向宁德9923户贫困户提供2.7亿元产业扶贫保险风险保障,累计向300户、1343名贫困群众支付赔款512万元。
与此同时,银行保险业平稳运行,助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银行保险业不断加大服务宁德实体经济力度。截至2020年10月末,宁德银行保险业资产总额3019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0%;各项存款余额2445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2225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41%。资产总额和各项存款增幅均位居福建省首位,各项贷款增幅位居福建省第二。
银行保险业助力宁德经济呈现领跑全省的良好势头。宁德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位居福建省第五,低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2019年便跃居福建省首位,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2020年前三季度,宁德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福建省首位。
普惠金融试验区初显成效,闽东特色乡村振兴路初现雏形。2019年,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印发《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宁德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获批成立。银保监会指导当地派出机构,制定试验区建设3年工作要点,将工作分解为4阶段47项任务,推动建立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探索“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坚实金融保障。
试验区首年目标任务基本实现,9项普惠金融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截至2020年10月末,宁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4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20%;涉农贷款1059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19%。与2017年末相比,宁德新增2家银行业机构、14个网点;新增1家保险业机构、3个网点。
宁德淡水草鱼养殖基地的水面上,网箱钩织成一个个几何图形。鲍赣生/人民图片
多方面发力打好“组合拳”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银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监管引领、完善服务体系、出台差异化政策,督导银行保险业机构,尤其是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的政策性银行,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三保障薄弱环节等方面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监管引领,推进银行保险业服务脱贫攻坚。一是加强工作部署,明确任务目标。2016年,原银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制定了金融扶贫5年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2018年,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赴宁德实地调研扶贫,指导做好相关工作。银保监会连续多年坚持年初印发加强扶贫金融服务工作通知,明确全年目标任务,指导银行保险业做好全年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全覆盖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指导开发银行、农发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推进精准扶贫业务发展。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机构网点,严格控制贫困地区现有机构网点撤并。指导当地派出机构组建“垄上行+线上行”轻骑兵,推动通过“背包银行”进村入户,实现宁德金融服务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三是出台差异化监管政策。督导银行业机构制定、完善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明确要求提高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可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对开发银行、农发行发放的中央贴息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给予较低风险权重,适度降低其资本占用。
凝聚各方脱贫攻坚合力,打好“组合拳”。一是银银协作互补,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鼓励政策性银行探索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转贷款支持脱贫攻坚,实现政策性银行资金规模与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优势互补,拓展了政策性金融扶贫服务的广度、深度。截至2020年10月末,政策性银行在宁德累计发放转贷款3.6亿元,余额2.9亿元,服务了1738户小微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为宁德贫困户就业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政银携手共进,建立扶贫担保基金。推动主要涉农银行业机构与宁德各级扶贫办合作建立小额扶贫担保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目前,基金规模1.44亿元,已补偿127户,金额325万元。三是政保协同发力,拓宽保险扶贫覆盖面。指导中国人寿财险联合宁德市寿宁县政府,探索“政府+保险”扶贫模式,由政府拨款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投保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和农作物种植天气指数保险,灾后第一时间赔付。目前,该模式已在宁德全市推广,累计为68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1亿元风险保障,提高了贫困农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督促机构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打造“硬实力”。督促银行保险业机构全力支持宁德贫困地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村居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基础保障。如,农发行审批1.9亿元贷款支持寿宁县下党乡开发红色旅游景区,将红色基因融入绿水青山,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技能培训扶贫三管齐下,惠及贫困人口459人,走出一条文旅融合、惠农发展的扶贫新路。昔日“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下党乡今日已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近两年累计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辖内下党村被评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
督促机构支持特色产业扶贫,念好“山海经”。指导银行保险业机构认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念好念活宁德产业扶贫“山海经”,加大对水产、茶叶等特色产业金融支持。如,农发行累计向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8900万元,帮助企业逐步成长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后,投资3000万元与“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合资创办“畲家白茶”品牌,每卖出一个茶饼向村集体捐出1元,3年间村集体累计获得分红84万元,茶农既得到土地租金又获得工资和分红,通过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
督促机构细化金融扶贫措施,聚焦“薄弱点”。督导银行保险业机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瞄准薄弱环节细化实化金融扶贫举措。一是积极支持教育扶贫。截至2020年10月末,银行业机构已累计为宁德23895名贫困学子提供6.17亿元生源地助学贷款,比2017年末分别增加4387名、1.13亿元,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创新支持健康扶贫。如,太保财险在宁德推出“防贫保”,由当地政府拨款购买,防止脱贫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相对贫困人口最高每人可获得6万元医疗费用补偿。三是全力支持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银行业机构助力宁德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一体推进,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0多亿元,整体搬迁自然村3000多个,搬迁44万人,其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845户、7208人。
探索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银行保险业机构为宁德脱贫攻坚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发挥了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展望未来,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拟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督促银行保险业机构,尤其是政策性银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扶贫责任不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组织架构、信贷政策、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前谋划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强化政策协同。一是强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协同。协调有关部门对现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财税支持政策进行整合,结合“十四五”期间政策性金融改革优化,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同力度。二是稳步探索政策性银行扶贫和乡村振兴业务的市场化转型。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坚守风险合规底线前提下,把探索市场化的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业务模式,作为“十四五”期间政策性银行改革优化、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完善金融服务。一是进一步发挥好转贷款支农扶贫作用。督导政策性银行转贷款业务聚焦薄弱环节,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大倾斜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农发行网点布局。推动农发行在宁德县域增设网点,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布局。
加强机制建设。一是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协调有关部门搭建汇集政、银、保、企、农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科技赋能,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普惠金融。二是建立全国性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监测机制。将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基础环境建设、重点群体服务等方面纳入评价,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文章来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